发布日期:2013/11/11 浏览:174 次
在家居行业底价的宣传策略大多为噱头,可信度不大。由于家居产品并非快速消费品,消费者如果没有需求, 很少会提前了解价格,在购买之后,对价格的变动也并不是太关心。很多品牌在节日的促销,通常是将几款产品拿出来做特价,真正底价、支持比价的产品,大多为尾货或过时型号,消费者很难在别处找到同款产品。同一品牌在某一市场同一价格是铁律,商家不会因为促销乱降价,导致整个地区价格系统的混乱。大的品牌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。一些小品牌做出这样的承诺更不可信,这些小品牌在市场上的店面很少,最低价都不知道是和谁比出来的。市场上频繁出现的“底价”宣传,来自营销活动的常态化,商家不得不拿出此类噱头引人注意底价、工厂价都只是说法,其实就连出售产品的人,有时也难以判断这些产品是不是值这个价格。但一到了这样的时间节点,不做促销就没有消费者光顾,所以就会想出各种说辞。至于是不是真的最底价,需要消费者自己去判断。
而在一些家居团购、展会活动上,“甩卖价”、“最低价”等字眼更是比比皆是。但底价是否为最低价,成为很多消费者的疑问。随着“金九银十”的来临,此类“底价”宣传也开始集中出现。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夏季华夏家博会上,不少商家打出“底价”、 “工厂价”的字眼;在9月15日将举办的“顶级联盟”活动中,其海报打出“工厂直供价,比国庆更低,史无前例”的承诺;将于9月8日举行的圣象地板“抢工厂”活动,承诺“所有产品均有圣象集团直接工厂供货,开仓放价,将带给客户一个最实际最直接的最低价。消费者对家居行业频频出现的“底价”、“工厂价”等说法并不陌生,接近90%的消费者都表示遇到过类似的情况。但调查结果也显示,90%以上的消费者对于所谓的“底价”持怀疑态度。在接受调查的消费者中,70%以上的消费者表示,会在购买前或购买后进行价格比较,这说明价格仍然是促成购买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。价格决定购买得是否合理,毕竟消费者都不希望自己吃亏,所以进行价格比较是必然的。
本文由东莞雅曼装修公司小编整理,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www.dgcxzx.com